第十七章

創造的事實

在本書前面的部分,我們分析了主張生命不是被造物的進化論,是完全與科學事實相反的謬論。我們看到,現代科學已通過古生物學、生物化學和解剖學等分類科目,揭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事實。這個事實就是真主創造了全部生物。

實際上,為了看清這個事實,我們不必求助於生物化學實驗,也不必仰賴地質發掘中的複雜成果。我們只要觀察周圍的任何生物,就可以看見其中有著超凡智慧的跡象。昆蟲或深海中的極小的魚體內,存在人類不曾有過的偉大工藝和設計。連沒有頭腦的一些生物,都可以完美地執行人類無法完成的複雜任務。無疑,支配整個自然的偉大智慧、設計和計畫,向人們展示了創造者——即真主存在的有力證據。真主賦予全部生物以卓越的特性,並向人類顯示真主的存在和能量的明顯跡象。

在下面的章節裏,我們只分析自然界無數創造證據中的幾個例子。

蜜蜂與蜂巢的建築奇觀

蜜蜂與蜂巢的建築奇觀

蜜蜂生產超出它們實際需要的蜂蜜,並且把它儲存在蜂巢裏。大家知道,蜂巢是由大小均等的六棱柱體建成的。你是否想過,蜜蜂為什麽用六棱柱體建造蜂巢,而不是八棱柱體或五邊形呢?

因此,數學家得出一個有趣的結論:"六棱柱體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面積的幾何圖形。"

這種結構的蜂房使用蜂蠟最少,而儲存蜂蜜的容量最大。這十分符合幾何原理和省工節材的建築原理。

建造蜂巢所使用的方法也非常驚人:蜜蜂從兩三個不同的地方,開始建造蜂巢,排成兩三行同時編織蜂巢。雖然它們從不同的地方開始,但眾多的蜜蜂建造同樣的六邊形,然後將它們連接起來,織成了蜂巢,而且在中心"合攏"!六邊形的連接點,如此精巧地銜接在一起,以致看不到後期組合的任何痕跡:每個菱形的銳角都是70°32′,每個蜂房的容積幾乎都是0.25立方釐米。還有,它們的建築速度也相當驚人:一個蜂群在一晝夜內能蓋起數以千計的蜂房。

蜜蜂與蜂巢的建築奇觀

誠然,面對蜜蜂如此非凡的作為,我們不得不承認:確實存在指導這些生物的無上的意志。進化論者想利用"本能"的概念來蒙混過關,並企圖把它說成蜜蜂簡單的一種屬性。然而,如果蜜蜂本能地工作,如果本能支配所有的蜜蜂,並且在毫無資訊溝通的情況下和諧地工作,那就意味著:存在一種統帥這些小動物的"智慧"。

更確切地說,是這些小動物的創造者真主在統領它們,在"激發"它們必須那樣做的靈感。在14個世紀以前,《古蘭經》已經向人們宣告這個事實:

"你的主曾啟示蜜蜂:'你可以在山上和樹上築房,以及人們所建造的蜂房裏。然後,你從每種果實上吃一點,並馴服地遵循你的主的道路。'將有一種顏色不同,而可以治病的飲料,從它的腹中吐出來;對於能思維的民眾,此中確有一種跡象。" ——《古蘭經》第十六章(蜜蜂):68-69節

傑出的建築師:白蟻

傑出的建築師:白蟻

看見白蟻在地面上建造的"宮殿"時,沒有人不會感到震驚。因為,蟻巢是高達5-7米、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建築奇跡。充當保護層的外殼厚50釐米,像石頭一樣堅硬,是白蟻把土粒互相粘連壘成的。蟻巢內部是滿足白蟻各種需要的成熟的系統;由於白蟻身體結構的需要,它們不能在陽光下出現。在蟻巢內,有通風系統、小道、幼蟻房、走廊、生產特殊菌的庭院、安全出口、適合冷熱天氣的房間,總之,應有盡有。更為驚異的是,建造這些神奇巢穴的白蟻,都是盲蟻!185

先不論這個事實。當我們比較白蟻與巢穴的大小時,就發現白蟻成功地完成了比自己大300倍的建築工程。

白蟻還有一個驚奇的特性:如果我們把建築初期的蟻巢一分為二,一段時間後,白蟻重新將它們合二為一時,就會看到所有的走廊、巢溝和道路,又相互貫穿起來了。白蟻好象從未分離似地、在專一的地方做著它們的事情。


啄木鳥

啄木鳥, woodpecker

我們知道,啄木鳥通過啄鑿樹幹築巢。很多人沒有想到的一點是,這些動物如此強烈地用腦袋連續敲擊樹幹時,怎麽不出現腦溢血之類的事?因為,啄木鳥啄擊樹幹所使用的方式,就如人類用腦袋往牆上釘一顆釘子。如果有人冒險想做這樣的事,那麽他在腦震盪之後,可能引起腦溢血。可是,啄木鳥能在2.10與2.69秒之間,能夠把堅硬的樹幹啄擊38-43次,並且對它毫無影響。

啄木鳥之所以不受損傷,是因為其頭部的結構,是為適應這種工作而造化的;啄木鳥的頭骨上,有一個能降低並緩衝撞擊強度的"減震"系統,其頭骨之間有特別軟化的組織。186

蝙蝠的定位系統

蝙蝠毫無麻煩地在漆黑的環境中飛翔;它們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導航系統。我們把它叫做"聲波定位"系統,該系統憑藉聲波的回聲,來判斷周圍物體的形狀。

一個年輕人只能覺察每秒20,000次振幅的聲音。而裝備了特別設計的"聲波系統"的蝙蝠,可以利用每秒50,000與200,000次之間振幅的聲波。它把這些聲波,每秒鐘以20或30次的速度傳向各個方向。聲波的回聲很強,這使蝙蝠不僅知道沿途物體的存在,而且能查明快速飛行的獵物的位置。187

鯨 魚

whale, 鯨 魚

哺乳動物需要均勻的呼吸。因此,對它們來說,水不是一種非常便利的環境。而作為海洋哺乳動物的鯨魚,用一種比許多陸地動物遠遠有效的呼吸系統,解決了這個問題。鯨魚呼出時,每次釋放它們所用空氣的90%。因此,它們只能需要很長的間隔呼吸。同時,它們有一種叫做"肌血球素"的高度濃縮的物質;它幫助鯨魚在肌肉中儲存氧氣。在這些系統的幫助下,比如長鬚鯨,能潛入500米的深水裏,並且在40分種內,根本不用呼吸地游泳。188 另一方面,與陸生動物的位置相反,鯨魚的鼻孔長在背上,以便容易地呼吸。


蚊子的設計

我們總是把蚊子看成一種飛行動物。其實,蚊子的發育階段是在水下度過的,並且離開水下世界時,所有器官配備了在水外需要的附加"設計"。蚊子開始飛行時,利用能夠探明獵物位置的特殊的感應系統。這些系統像一架裝有熱度、氣體、濕度和氣味探測器的戰鬥機。蚊子甚至還有"根據溫度探測"的能力,以幫助它在黑暗中發現獵物。

蚊子的設計, mosquito

蚊子的"咋血"技術,來自非常驚人的複雜系統。由"六面刀片"組成的切割系統,像鋸子一樣地割破皮膚。在切割過程中,蚊子在傷口上分泌出一種使人的表皮組織麻木的物質,因而使人意識不到自己的血正在被吸取。同時,這種分泌物還防止血液凝固,以保證繼續吸血。

即便缺少其中的一個因素,蚊子將不能以血為食,也不能繁衍後代。這種小動物超越的設計,其本身就是創造的明顯證據。《古蘭經》把蚊子作為一個特別的例子,向那些有理智的人們展示真主的存在:

"真主的確不嫌以蚊子或更小的事物設任何比喻;信道者,都知道那是從他們的主降示的真理;不信道者卻說:'真主設這個比喻的宗旨是什麽?'他以比喻使許多人入迷途。" ——《古蘭經》第二章(黃牛):26

目光犀利的獵鳥

目光犀利的獵鳥, eagle eye

獵鳥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使之在攻擊獵物時,能夠掌握恰好的距離。另外,它們的大眼睛裏含有更多的視覺細胞,這使眼力會更好。獵鳥的眼睛裏有100多萬個視覺細胞。

在數千米的高空飛行的獵鷹,其眼睛能清楚地掃描地球上的動靜。就像戰鬥機從數千米遠的高空,探清它們的目標一樣,獵鷹能察覺到地面上最細微的顏色或運動。鷹眼擁有300度的寬廣視角,而且能把目標圖像放大六到八倍。獵鷹飛越4,500米的高空時,眼睛能夠掃描方圓30,000公頃的面積。它們從1,500米的高度,會容易地識別藏在草叢裏的兔子。顯然,獵鷹這種非凡的眼睛結構,是特別為這種動物而設計的。

蜘蛛網

蜘蛛網

蜘蛛的捕獵技術極佳。它們編織的網不是靜態的,而是編在獵物出沒的地方,雖不大但很有用。然後,它把獵物緊緊綁在那裏,陷於其中的獵物根本無法逃生。蜘蛛網的結構會使獵物愈陷愈深,像是對它們更大的警告。為了儲存食物,蜘蛛用另外的"繩索"捆住獵物,就像把它們"打包"了。

那麽,蜘蛛怎能以如此優秀的機械設計與化學結構,做出這樣的網呢? 蜘蛛不可能像進化論者所說的那樣,偶然獲得了這種技能。蜘蛛沒有諸如學習和記憶的本領,甚至沒有執行這些事情的腦子。顯而易見,蜘蛛的這些技能,是由崇高的造物者真主賦予的。

蜘蛛網中隱藏著非常重要的奇跡。蜘蛛用來織網的絲,其直徑少於千分之一毫米,強度卻比一根相同直徑的鋼絲大五倍;蜘蛛絲的另一特性就是非常的輕,其長度足以環繞地球一圈,而重量只有320克。189 鋼是工廠裏生產出來的特別物質,是人類生產的強度最大的材料之一。可是,蜘蛛能在體內生產出比鋼絲繩更為牢固的絲。人類製造鋼材時,運用了幾個世紀以來的知識和技術。請問,蜘蛛吐絲時,究竟使用哪些知識和技術呢?

我們從蜘蛛身上看到,人類所有的科技方式都比蜘蛛落後。

冬眠動物

冬眠動物能自在體溫與外面的溫度一樣寒冷的情況下生存。它們是怎樣做到這個的呢?

哺乳動物是溫血動物。這表明在正常狀態下,它們的體溫保持不變,因為它們體內的天然自動調溫器,會持續地調節溫度。例如,倉鼠這樣的小動物,其正常體溫是40度,在冬眠期間,體溫降到稍高於零度的地步,好象有一把調節的鑰匙。身體的新陳代謝也慢了許多;它們開始非常緩慢地呼吸;每分鐘300次的正常心跳,降到每分鐘只有7-10次;正常的身體反應中止,大腦的電子活動,減少到幾乎失去知覺的地步。

在非常寒冷的天氣下,靜止的危險之一,是這些動物的組織會被凍僵,並被冰體摧毀。但是,冬眠動物由於擁有特殊的功能,而免於這個危險。冬眠動物的體液內,有大量的高分子化學材料。因此,這降低了它們的冰點,並防止由此產生的危害。190

電 魚

某些魚類,如鰻魚和刺魚等,會利用體內產生的電流,保護自己免於敵方的威脅或麻痹獵物。在每一種生物中——包括人——都有一定量的電流。可是,人類不能左右這些電流,也不能在自己的控制下利用它。然而,上述動物體內的電流高達500-600伏,並能夠利用電流來對付它們的天敵。而且,它們不受這電流的反作用。

為保護自己而消耗的能量,會在一段時間後恢復,就像電池充電後再次使用一樣。魚不僅出於防禦目的而使用小小體內的高電流;電流除幫助它們在深水中探路外,同時也幫助它們在看不到目標時做出判斷。魚能夠通過體內的電流發送信號。這些電子信號碰到固體之後會反射回來,反射給魚提供目標的資訊。這樣,魚能確定物體的距離和大小。191

動物聰明的計謀:偽裝

偽裝 camouflage, 偽裝

動物的偽裝技術的確很驚人。要識別隱藏在樹幹上的昆蟲或葉子下的動物,幾乎是不可能的。

偽裝

動物生存的特徵之一,就是隱藏自己的藝術——即"偽裝"。

動物隱藏自己的兩個主要原因:獵食與反獵食。偽裝不同於其他別的方式,這需要聰明、技巧、美學與協調。

吸取植物汁的葉虱偽裝成棘刺,以此餵養自己。用這種方法,它們騙過了最大的天敵鳥類,並且保證鳥不會棲息在這些佈滿荊棘的植物上。

烏 賊

烏 賊, squid color change

左圖:烏賊使自己像沙面一樣;右圖:危險時刻使用的黃色,正如潛水夫所見。

烏賊的皮下是富有彈性的厚厚的色囊,叫做"色素胞"。這些色素主要是黃色、紅色、黑色和棕色。細胞信號擴散,以適當的圖案護住皮膚。這樣,烏賊"借用"了它所落腳的岩石的顏色,完成了出色的偽裝。

這個系統非常有效。烏賊還會在自己身上變出像斑馬線那樣的顏色。192

不同的視覺系統

對很多海生動物來說,視覺在獵食和防禦中極為重要。因此,大多數海生動物,都擁有專為水下生存而設計的完美眼睛。

在水下30米的地方,視覺能力相應地越來越受深度的限制。但是,在這個深度生存的生物,卻有著與環境相關的眼睛。

與陸生動物不同,海生動物擁有適合深水居住環境的、完美的球形"鏡頭"。與陸生動物寬而橢圓的眼睛相比,這種球形結構在水下更實用。它觀察近距離物體時會自動調焦;當注視遠距離的物體時,整個聚焦系統,在眼睛內的專門肌肉的幫助下向後拉。

魚擁有球形眼睛的另一原因,是由於水中光的折射。因為,眼睛裏充滿幾乎與水的密度同樣的液體,當外部形成的圖像進入眼睛時,就沒有折射發生。從而,眼晶體全神貫注視網膜上的外部圖像。與人類不同,魚在水裏看得清清楚楚。

像章魚這樣的動物,則擁有更大的眼睛,以彌補深水光亮的不足。低於300米時,大眼睛的魚類,需要捕捉周邊生物發出的反射,來注意到它們。因此,它們眼睛裏的視網膜上,有大量藍色的感光細胞。

我們從這些例子中瞭解到,每一種生物都有專門設計的與眾不同的眼睛,以滿足它們的特殊需要。這個事實證明,它們必須按照造物主的方式造化——擁有永恆智慧、知識和能力的真主的造化。

特殊的凍結系統

凍僵的青蛙表現一種與眾不同的生物結構。從它們的身上看不出生命的跡象:心跳、呼吸、血液迴圈完全停止了。然而,當冰雪融化時,同一只青蛙又復活了,似乎剛從睡夢中醒來一樣。

通常,在冰點狀態下,生物面臨很多致命的危險。但是,蛙類卻沒有這種危險。在這種狀態下,它具有生產大量葡萄糖的特性。正如糖尿病患者一樣,蛙的血糖脂達到很高的數值。有時,可以高到550毫摩爾/公升。(蛙通常的數值在1-5毫摩爾/公升之間,而人類的在4-5毫摩爾/公升之間。) 這種濃度極高的葡萄糖,在正常情況下會引起嚴重的問題。

但是,在凍僵的青蛙中,過多的葡萄糖卻阻止細胞脫水並防止收縮。蛙的細胞膜對葡萄糖的滲透力非常強,因此葡萄糖容易進入細胞。體內高濃度的葡萄糖降低結冰的溫度,在寒冷中只引起動物體內非常少量的液體結冰。研究發現,葡萄糖也能滋養結冰的細胞。在這個時期,除了體內的自然養料作用以外,葡萄糖也阻止像尿素合成那樣的新陳代謝反應,並防止細胞不同的食物源的耗盡。

那麽,蛙體內大量的葡萄糖,又是怎樣突然產生的呢?答案十分有趣:這個生物的體內,裝備了一個負責這項任務的特殊系統:冰剛剛出現在皮膚表面時,一種資訊傳到肝,使儲存在肝內的部分肝糖變成了葡萄糖。得到資訊的五分鐘後,血糖開始穩定地增加。193

毫無疑問,為了滿足動物自身的需求,給它們配備完全改變新陳代謝機制的系統,只能是具有超凡智慧和知識的創造者完美的設計。任何偶然的巧合,都不可能產生如此完美而複雜的系統。

信天翁

albatros, 信天翁

候鳥通過使用不同的"飛行技術",把能量消耗減到最小。信天翁也有這樣的飛行風格。這種動物92%的時光在海上度過。它們的翅膀跨度寬達3.5米。信天翁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它們的飛行技巧:能夠不拍打翅膀地飛行好幾個小時。因此,它們利用風的作用,連續在空中展翅滑行。

連續展開3.5米寬的雙翼,需要大量的能量。但是,信天翁能以這個姿勢堅持數小時。這是由於從它們誕生起,就擁有特別的解剖系統。在飛行期間,信天翁的翅膀被風力阻滯了。所以,它無需使用任何肌肉力量。翅膀只是由肌肉撐起的,這極大地幫助了這種鳥的飛行。該系統減少了飛行中的能量消耗。因為,信天翁不需要拍打翅膀或浪費能量來伸展翅膀,所以,它就不使用能量。它僅僅利用風力,悠然地飛行數小時,這根本不在話下。例如,一個10公斤重的信天翁,當它作1,000公里的旅行時,只失去體重的1%。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小的比率。人類模仿信天翁,製造出迷人的滑翔機。194

艱難的遷徙

三文鱼

生活在太平洋的鮭魚,有返回它們曾孵化過後代的河流的特性。這些在海洋中度過部分生活的動物,為了繁殖又回到淡水中。

初夏,當鮭魚開始旅行時,其顏色為鮮紅色。但是,它們的旅行快結束時,顏色變黑了。它們開始遷徙時,首先接近海岸並努力進入河流。它們以跳躍的方式,越過洶湧的河流向孵化地逆流而上,途中還要戰勝瀑布和堤壩等障礙。長達3,500-4,000公里的旅行接近尾聲時,雌性鮭魚欣然得卵,就如雄性鮭魚有了精子一樣。到達孵化地以後,母鮭魚產下三到五千個左右的卵,而公鮭魚使它們受精。由於遷徙和孵化,這些魚受到嚴重的傷害。排卵的母鮭魚變得疲憊不堪;它們的尾鰭破損,皮膚開始變黑。公鮭魚也同樣受苦。不久,河流中浮現著死鮭魚。但是,新一代鮭魚即將誕生,並開始相同的旅行。

鮭魚怎樣完成這樣的旅行,孵卵之後怎樣回到大海,又怎樣找到回去的路,正是有待回答的一些問題。雖然有人提出很多看法,但仍然沒有明確的答案。是什麽力量使鮭魚經歷數千公里的旅行,返回到它們並不知道的地方呢?顯然,有一個無上的意志,在統治和引導著所有這些生物。這就是真主,眾世界的養育者。

考 拉

koala, okaliptus, 考 拉

對許多哺乳動物來說,桉樹葉裏的油脂是有毒的。這是桉樹用來對付敵方的"化學武器"。然而,有一種特殊的動物,卻能較好地利用這些毒汁,並以此為生:有袋動物考拉。考拉不僅以這些桉樹為棲息地,也以它們為食,並從那裏得到所需的"飲料"。

像其他哺乳動物一樣,考拉也不能消化樹裏的纖維素。這樣,它依賴可以消化纖維素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大量彙集在大小腸的接合處;盲腸是腸道系統末端的延伸部分。盲腸是考拉消化系統中最有趣的部分。這個器官像個發酵中心,它通過延緩葉子裏的毒素,使微生物得以消化。因此,桉樹裏的毒油對考拉沒有絲毫影響。195


靜態中的捕獵能力

南非的茅膏菜,用它粘性的絨毛誘捕昆蟲。這種植物的葉子充滿長長的紅色絨毛。絨毛尖上覆蓋著一層液體,其中帶有吸引昆蟲的氣味。這種液體的另一個特性是粘性極高。接近氣味的昆蟲,會被這些粘性絨毛緊緊粘住。不久,整個樹葉合攏,絨毛將昆蟲纏住,該植物通過消化昆蟲,獲得自己需要的蛋白質。196

sundew, plants, 靜態中的捕獵能力

左圖:展開的茅膏菜。 右圖:關閉的茅膏菜。

不能移動固定位置的植物,卻有如此本領。這無疑是一種特別設計的證據。一種植物不可能根據自己的意識、意志或巧合,具備這樣的捕獵方式。因此,無視創造者的存在和力量,更是不可能的舉動;正是造物主給它們配備了這種能力。

羽毛的設計

羽毛的設計, feather

乍一看,鳥的羽毛結構似乎非常簡單。但是,當我們仔細研究它們時,就會發現羽毛非常複雜的結構;它輕巧、堅固並防水。

為了便於飛行,鳥應該盡可能的輕。由角蛋白組成的羽毛正好適應這個需求。羽毛莖幹的兩邊是靜脈,在每條靜脈上有大約400個極小的倒刺。在這400個倒刺上,又是更小的800個倒刺,即每個倒刺上有兩個。擠在一根小小羽毛上的這800個更小的倒刺中,在每個倒刺的前半部分上,還各有另外20個倒刺。這些倒刺像縫合起來的兩塊布一樣,把兩根羽毛彼此扣緊。一根羽毛裏大約有3億個極小的倒刺。鳥的全部羽毛裏,倒刺的總數大約為7000億左右。把羽毛用倒刺和彎鉤,彼此牢固地鎖在一起,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羽毛應牢牢地綁定在鳥身上,以便在任何運動中不致脫落。由倒刺和彎鉤組成的這個體系,使羽毛緊緊附著在鳥身上,所以,不論遇到大風、暴雨還是大雪,都不能造成羽毛的脫落。

而且,鳥腹部的羽毛,與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是不一樣的。尾巴上的羽毛相對較大,起著方向盤和刹車的作用;翅羽較寬,翅膀拍打時擴大面積,因此增加升力。

basilisk, 蜥蜴:水上行走的專家

蜥蜴是能夠在水面與空中 平衡移動的罕見的動物之一

蜥蜴:水上行走的專家

很少有動物能在水面上行走。這種稀有的動物,就是生活在中美洲,並在水下可以看見的蜥蜴。蜥蜴後腳趾的邊上,長著使它們能夠潑水的蹼。當它們在陸地上行走時,這些蹼就卷起來。如果這種動物遇到危險時,它就開始在河面或湖面上,非常迅速地奔跑。然後,它的後腳上的蹼張開了,這樣,在水上奔跑時得到了更廣的接觸面。197

蜥蜴的這種獨特設計,是造物主有意識創造的證據之一。

光合作用

無疑,植物在宇宙成為可居住的地方的過程中,扮演著一個主要的角色。它們為我們清潔空氣,使我們居住的行星保持宜人的溫度,平衡大氣中氣體間的比例。我們從空氣中吸入的氧,是由植物生產的。我們食物的主要部分也來自植物。植物的營養價值,源自其細胞中的特別設計;這也歸功於它們的其他特性。

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

與人和動物的細胞不同,植物的細胞能直接利用太陽能。它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並用非常特殊的方式,把它儲存在營養物裏。這個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實際上,這個過程不是由細胞實施的,而是由葉綠素,即供給植物綠色的細胞器完成的。這些只能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綠色細胞器,是地球上唯一能在有機物中儲存太陽能的"實驗室"。

每年,地球上的植物生產的這類物質的數量在2000億噸左右。這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至關重要。植物的生產行為,是在非常複雜的化學過程中實現的。在葉綠體中發現的數千種"葉綠素",對色光的反應時間極短,大約在千分之一秒的驚人的時間內完成。因此,人類仍然觀察不到在葉綠素裏發生的很多活動。

把太陽能轉變成電能或化學能,是最近的技術性突破。為了做到這一點,人們使用了高科技的儀器。但是,一個小得肉眼根本看不見的植物細胞,數百萬年以來,卻一直執行著這項任務。

這完美的系統,向人們再次顯示了創造。光合作用的複雜系統,是有意設計的機制——真主創造的機制。一家無與倫比的工廠,竟然出自極小的葉子之中。這種完美的設計,只是萬物中存在的跡象之一;它向人們揭示,所有的生物都是安拉——眾世界的維護者的創造物。

笔记

185 Bilim ve Teknik, July 1989, Vol. 22, No.260, p.59

186 Grzimeks Tierleben Vögel 3, Deutscher Taschen Buch Verlag, Oktober 1993, p.92

187 David Attenborough, Life On Earth: A Natural History, Collins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June 1979, p.236

188 David Attenborough, Life On Earth: A Natural History, Collins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June 1979, p.240

189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pider Silk", Endeavour, January 1986, vol. 10, pp.37-43

190 Görsel Bilim ve Teknik Ansiklopedisi, pp.185-186

191 WalterMetzner, http://cnas.ucr.edu/~bio/ faculty/Metzner.html

192 National Geographic, September 1995, p.98

193 Bilim ve Teknik, January 1990, pp.10-12

194 David Attenborough, Life of Birds, Princeton Universitye Press, Princeton-New Jersey, 1998, p.47

195 James L.Gould, Carol Grant Gould, Life at the Edge, W.H.Freeman and Company, 1989, p.130-136

196 David Attenborough, 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 Princeton Universitye Press, Princeton-New Jersey, 1995, pp.81-83

197 Encyclopedia of Reptiles and Amphibians,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Academic Press, A Division of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