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像其他無神論者的斷言那樣,來自對自然哲學的無知。如果地球上的海洋的面積只有現在的一半的話,那麼,水的蒸發量也只會是一半,由此,我們用來灌溉土地使用的河流也只會是現在的一半。這是因為水蒸發量和地球表面上的海洋寬度有關係。 所以, 全知的真主的設計如此完美, 以至於海洋的寬度正好符合陸地所需的水蒸發量。
十八世紀英國自然科學家-約翰‧萊依76

簡而言之,‘在地球上,無論您往那裏看,都能看到水的存在。’我們可以更進一步說,目前,我們休息的房間裏就有40-50升的載水體。您如果注意的話,就會看到它。請您暫時把目光從書裏移開,看一看自己的手、胳膊、腿和腹部,您就會明白, 原來這個載水體正是您自己!
人身體的70%是由水組成的。在人體細胞裏水的含量最多,血液的成份也是如此。這個規律不僅對人類,而且對其他的生命也是適用的。沒有水支撐的生命是不存在的。
水作為生命的基本要素是被特別設計的。它的物理、化學功能都是為了生命的需要而被特別創造的。
水的協調性
著名的生化學家A.E.尼德哈姆在其名為‘生物的獨一無二性’的著作裏指出,液體是生命形成所必需的物質。假如宇宙規律只允許固體和氣體存在的話,那麼,生命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這是因為在固體裏,原子是交叉的,靜止的,因此,不會發生為生有機物的分子運動。在氣體裏原子是不穩定的,因此難以完成複雜的有機物的合成工作。
簡而言之,液體是生命形成所必需的物質。液體中最理想的是水。很久以來,科學家們就強調了水在生命的形成上所具備的超乎絕倫的特性。在這個問題上第一個做了詳細研究的是英國自然學家威廉‧韋外爾。名為‘以自然神學的角度分析天文學和普通物理’這本書便是他的大作。韋外爾研究了水和熱量的特性,並指出,雖然水的一些熱量特徵有悖於自然規律,但是水的這些特徵應該被看成它是為了生命必需而被特殊設計的證據。
過了差不多一個世紀後,哈佛大學生化學教授勞倫斯‧罕德森通過其題為‘環境的適宜性’的著作對水的適宜性進行了闡述。他指出:
“環境以其基本特徵(也就是從組成生命的各種化學物質和物理化學反應及水圈物理和化學特徵的角度)是生活所能要求的最合適的環境。” 77
水的超乎絕倫的熱能特徵

罕德森對水的熱能特徵進行了研究, 他認為可以從五個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它們的順序如下:
(1)包括液體在內的所有物質都會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收縮。 液體隨著溫度的降低, 體積會縮小,重量會增加。然而, 水不同於其他液體。 它到一定的溫度(4oC)會收縮,然後會突然向四周蔓延。在凍住的時候會更加蔓延。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水在冷凍狀態時的重量比其液體狀態時的重量還要輕。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按照‘自然’規律,本來應該在水底的冰卻浮在水面上。
(2)在冰化了的時候或者水蒸發的時候,水會從周圍吸收熱量,反之,它會散發熱量。這就是被稱為‘暗熱’的概念。78所有的液體都具有暗熱。不過,水的暗熱在所有液體裏是水平最高的。在正常的溫度裏,只有氨的冷凍狀態的暗熱水平比水的要高。然而,在蒸汽狀態時,任何液體的暗熱都比不上水。
(3)提高水溫所需的水量要遠遠超過其他絕大多數的液體。
(4)水的傳熱性比其他已知液體的要高四倍。
(5)冰和雪的傳熱性能差。
您可能會對以上的五種特性的重要性比較感興趣。它們的每一個都非常重要,因為世界上的所有生命正是由於以上特性的存在,才成為可能的。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看, 這些特性的作用吧。
從上面凍結的作用
在上面提到的第一個特性對世界上的海洋是至關重要的。假如冰不再水的上面漂浮的話, 那麼,地球上的大半水都會處於冰凍狀態,從而在湖泊和海洋不會出現生命。
在冬天的時候,世界上的許多地方氣溫會降到零度以下,湖泊和海洋也會受到影響。水溫會逐漸變冷。變冷的部分會往底部掉落,更溫的部分升到表面,不過,它們也會因冷空氣的作用而往水底掉落。不過,這種平衡到了4oC時,就會發生變化。這時,每當溫度降低時,水會蔓延並變輕,從而使4oC 的水層位元於最底層,然後,溫度會以3oC,2oC和0oC依次往上遞減。水底下的4oC的溫度足夠魚和其他生物生存。
和所有的其他液體相反,水在冰凍的時候會擴展,所以,冰會漂浮在水上。

假如不是這樣,會如何呢?假如水的‘特性和其他液體一樣’的話,也就是冰掉落到水底的話,會怎樣呢?
在這種情況下,海洋和湖泊的水會從底部結冰的,因為表面沒有一個阻止冷空氣的冰層。海洋的表面只會有幾米厚的水面,即便氣溫上升,海底的冰是不會溶化的。在這麼一個海洋裏生物是無法生存的。在一個海底死亡帶來的生態環境下,陸地上的生命也是不會存在的。 換言之,如果水是個正常的‘液體’的話,地球上不會有生機的。
(正是由於水的表面會冰凍這個特點,世界上的海洋上面會結冰,冰下卻永遠處於液體狀°假如水不具備這個‘超乎絕倫’之特性的話,海洋的大半會是持久性冰凍狀態,從而使海洋生命無法生存。)
至於水為什麼會在4oC會收縮,然後會突然向四周蔓延,沒有任何人可以解釋這個現象。
發汗降溫
剛才提到的第二和第三個特性,即暗熱和熱能比其他液體高的屬性也是很重要的。 這些特性使得人身體完成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出汗。
出汗有什麼用處呢?
所有的哺乳動物的體溫都是一樣的,大約在35-40oC之間。人的正常體溫是37oC。這是個很敏感的溫度,必需得到保持才行。 如果人體體溫降幾度的話,就會有挨凍的危險。如果體溫超過40oC,那麼就會有生命危險。
換言之,人體體溫變化幾度,它的平衡就會遭到破壞。但是,人體在這裏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面對:人體是在不停地運動中。所有的物體運動,包括機械運動都需要能量。能量的生為會釋放熱量。您能很容易就會感受到這個溫度。在太陽下麵跑一萬米,您會明顯感到體溫的升高。

不過,事實上,您的體溫並沒有怎麼升高。
熱量的單位是卡路里。但一個正常人在一個小時內,跑了一萬米的話,他會釋放1000卡的熱量。假如他的熱量得不到釋放的話,他會在起跑後的第一公里處,休克倒下。
正是由於水具備的上述兩個特徵, 這種危險得到阻止。這種特性之一是水的高熱能,也就是說,要提高水溫需要很高的卡路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70%都是水的人體的溫度不會很快升高。例如,讓體溫能升高10oC的運動,在人體的基本成份不是水,而是酒精、鹽、鐵或者鉛的話,那麼,同樣的運動會使人的體熱分別升高到10oC,20oC,100oC和300oC。由於水的高熱能, 使我們避免了受到這種高溫的傷害。
不過,剛才我們提到的10oC溫度增加對人體是致命的。為瞭解決這個難題,水的另外一個特性, 即暗熱的高溫會派上用場。
人體在釋放熱量的同時為了降溫會通過發汗讓身體降溫。在出汗的時候從毛孔裏出來的水會立即蒸發,自蒸發的過程中,由於暗熱過高需要很高的溫度。把這個溫度從人體抽揍,使體溫降下來。這個冷卻過程如此的有效力以至於會讓身體挨凍。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一個跑10公里的運動員,身體蒸發一升水的時候,體溫會降10oC。體溫會隨著能量的消耗而上升,與此同時,出許多汗,作出相應的冷卻。水的熱能特徵使身體的保溫系統得以保證。任何一個液體不會像水那樣讓人出汗。假如用酒精來替代水的話,溫度不會降到6oC,而是2.2oC。氨則會是體溫降到3.6oC。
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如果體溫不傳遞到皮膚表面,那麼,以上所說過的特性是無濟於事的。因此,人體的結構必需能夠迅速導熱才行。和所有其他已知的液體相反,水具有導熱能力。所以,在這種特性的作用下,體溫被迅速傳遞到皮膚上(甚至於皮下血管會擴張,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當身體發熱時,皮膚會發紅)。假如水的導熱性差一點的話,那麼,體溫會比較緩慢地傳到皮膚上,哺乳動物會因此無法生存。
綜上所述,以上所提到的水的幾種特性是為了人類這樣複雜生命而被選定的特殊液體。
Notes
1. John Ray, The Wisdom of God Manifested in the Word of Creation, 1701; Michael Denton, Nature's Destiny, p. 73
2. Lawrence Henderson, The Fitness of the Environment, Boston: Beacon Press, 1958, Foreword.
3. The latent heat is the heat which does not change the heat of water but enables it to change it from solid state to liquid state or from liquid state to gas state. When you give heat to ice to melt it, the ice reaches to 0oC and no increase in heat occurs even if you continue to heat it. Yet, it is no longer ice; it dissolves and becomes water. This heat, which is needed to convert the solid state into the liquid state despite causing no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is "latent" heat.